Local Alike改變泰國層壓式旅遊

Local Alike改變泰國層壓式旅遊

一說起泰國,大家已想起商業區林立的曼谷、陽光與海灘的芭提雅、充滿大自然氣息的清邁等地方,也難忘泰國地道小吃、按摩和豐富的夜生活……。在繁華的風光背後,究竟泰國人如何看待旅遊業?

首間泰國旅遊社企Local Alike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透過社企方式去驗證旅遊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推出不同的社區和責任旅遊,不論是背包客,抑或家庭旅遊,甚至企業考察,都可以透過貼近泰國人的視角,去理解旅遊的意義。對於當地人來說,旅遊確實為他們帶來重要的經濟收入,但若旅遊是用傷害環境和文化的方式來兌換,也是雙輸的旅遊方式。

創辦人Somsak Boonkam為土生土長的泰國人,他自幼在泰國農村長大,從小接觸農村文化。雖然家境不算富裕,但幸得家人悉心栽培,成為一名工程師。長大後,他回憶起過去農村的美好,也深明農村人在低教育水平之下,只能勉強餬口,也不容易往上爬。而泰國農村卻埋藏很多令人着迷、獨創和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寶庫,可惜未有慎重保育。

後來,他完成美國舊金山Presidio Graduate School的MBA 學位,決定把所學的知識和海外工作經驗糅合成LocalAlike的可持續旅遊營運模式,希望把泰國原住民的智慧呈現到城市人眼前,同時又開發可持續的旅遊服務和產品,避免偏遠的山區和鄉村因追不上城市發展的節奏而加速凋零和出現巨大的懸殊差異。

旅遊業每年為泰國居民帶來龐大的收入,但其實層壓式的旅遊經營模式也令泰國人喘不過氣,旅遊熱潮並沒有為行業帶來很大的盈利增長。

少於15%旅遊收入分給泰鄉民

Somsak Boonkam分享,只有不多於15%的本土文化體驗收入是直接分給社區,其餘就落入旅行社和政府手裏。情況如此下去,讓人十分擔憂,於是 Somsak Boonkam推出一個全新的創新方案。不單為旅客帶來全新的旅遊體驗,更拋棄用英語做導賞,用泰文和方言做原始的聲音導航。

Local Alike亦直接跟在地社區合作。泰國村民可以共同參與旅遊路線的開發,成為旅遊策劃者 。雙方互相提出各自認為最有趣的賣點,當地人有百分百的決策權,由零開始勾畫出理想的文化旅遊藍圖。Local Alike又會教授他們如何經營旅遊生意,提供數月的培訓,讓當地居民成為稱職的導遊。旅客也不再是至高無上,他們要隨當地人穿山過海,如捉魚、編織,又從閒聊和互動的過程中,站於對方本位去理解農村的原真性和社會性。

改良了的旅遊模式為村落帶來明顯收入,高達70%的利潤會直接放進當地人的口袋,投資於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活質素上。

旅行社為村事操心

Local Alike 提供單日旅遊和長假期的度身安排服務。他們會帶領旅客穿過清邁的鐵路路軌,遊走班蘭社區,學做稀有的甜品食譜,如泰國蒸蓮花乾蛋糕及泰國辣椒醬。

在短短7年內,Local Alike 由一間初創企業,慢慢擴張成為擁有超過50名員工的公司,與46個省份合作,並提供超過2000個就業機會。Local Alike亦與百多個社區合作,為農村帶來新的經濟和社會氣象,累計為泰國偏遠地區的經濟收入高達5400萬泰銖(約1300萬港元),款待全球逾3萬旅客。

Local Alike更創辦了社區發展基金,作為村內的儲蓄保險,協助村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如自然保育、解決污染和建屋等問題,同時與餐飲和酒店業合作。

農村旅遊模式也由泰國延伸至印尼、菲律賓、越南和台灣。例如他們遊走印尼甘榜的城中村,了解城市中的城鄉差異,又到菲律賓體驗原始部落阿埃塔人(Aeta)的社區,睡在Bahay Kubo的高腳屋,認識當地人的山灰陶器製作,又到博托蘭河(Botolan)划艇。

Local Alike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Mr Somsak BOONKAM擔任社企民間高峰會2020「亞洲青年創業家交流會」演講嘉賓之一。按重溫研討會。

作者為仁人學社蘇文英。

(此文章只有中文版)